? ? ? ?丹丹姐,這個親切的稱呼在廣東EZPay院,大家再熟悉不過了,35年的芳華,13000個晝夜辛勞,她是公司發展的見證者。
? ? ? ?她就是總工室主任李丹丹。
? ? ? ?1984年,公司的前身佛山市城鄉規劃設計室成立,她在1986年加入,是最早一批專業技術人才。
? ? ? ?1992年,佛山市市政設計研究院院成立,她是道橋室唯一的女道路設計師。
? ? ? ?2010年,廣東EZPay院成立,她成為公司創立大會成員之一。
? ? ? ?2019年,廣東EZPay院正式加入EZPay集團大家庭,她作為退休返聘的核心技術人員,主動退股支持公司重組。
? ? ? ?35年專業堅持,她參加完成各種大小工程設計項目180項,道路全長200公里,獲17項省市優秀工程設計獎。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設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業績和廣泛的認可。
?
路基設計是道路的生命線
? ? ? ?談及技術創新,她如數家珍。“軟弱地基”是珠三角每個城市建設者的鬧心事,一旦處理不當,不僅會導致道路沉陷,降低路面使用壽命,甚至還會影響城市道路下給排水、燃氣等各種管網系統,危害公共安全。
? ? ? ?季華路西延道路工程就是“軟基工程”典型。隨著國務院關于調整佛山市行政區劃的批復下達,2002年底“五區”合并,大佛山市格局形成,季華路西延道路的建設將連接起禪城區西側與南海區的主干交通。作為道路專業負責的李丹丹在研究了工程的地質、地貌、工期后,立刻意識到該工程線路上軟土深淺不一、厚度不均,不能采用單一的方法來處理軟基。通過技術和經濟的綜合比較,她提出以袋裝砂井加超載預壓為主、以水泥攪拌樁為輔的兩種軟基處理方法,不僅造價低廉,而且排水固結效果好,節省了大量的地基處理費用。
?
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
? ? ? ?在設計前期和工程實施過程中,李丹丹畫圖之余不是在工地,就是在去工地的路上。我們常常聽到走廊里她笑盈盈的聲音“我現在要去工地看看……”。從業30余年來,全過程跟蹤,全流程記錄已經成為她的工作習慣。
? ? ? ?在遇到季華路西延道路這類工程時,前期的調查往往成為引航燈,從最初的路基檢測到沉降觀察、卸載等李丹丹都一一詳細的跟蹤、記錄。事后她還發表了論文《幾種軟基處理方法在工程實踐中的應用》。正是這樣實事求是的精神,一頁一頁的實地調查記錄,鑄就了廣東EZPay院近四十年的精品設計,打造了遍布廣東乃至全國的精品工程。
?
敢于創新,追求卓越
? ? ? ?李丹丹不僅在設計上出“精品”,還尤其注重創新。她總結提出了“牢靠、人性、美觀”的道路“三好”標準。她也正是用這樣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的設計“出品”,固本強基,注重細節,勇于創新,追求卓越。懷揣 “工匠精神”的她,在早期的城市道路設計過程中,首創了曲線形“E”型道牙石設計,創造性地提出以花基替代簡單的欄桿,創新設計渠化交通“安全島”等,均受到業內高度贊許。
?
師傅領進門,修行靠個人
? ? ? ?她是城市的拓荒者,更是專業的領頭羊。作為一名技術人,李丹丹從來都是嚴格要求自己,三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對知識的溫故知新。她率先垂范,在繁忙的設計任務中堅持專業自學,陸續取得市政設計高級工程師、注冊造價工程師等專業職稱。在一次年會分享時,當問到“是什么讓您在繁忙的工作中依然堅持學習?”她說“系統地了解行業前景、學習專業理論和管理知識,充實專業法庫,強化技術發展的認識,在處理日常工作上大有裨益,不僅解決了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各種實際問題,還能創新提升工作效益,為業主排憂解難,創造價值。”擔任院總工室主任后,她憑借過硬的專業素養、良好的職業操守和高度負責的執業精神,按照ISO全面質量管理的要求,在公司的技術管理及審圖工作上把好質量關、出口關。
? ? ? ?埋頭苦干的她,時刻不忘帶領著青年技術人員“仰望星空”。李丹丹是公司技術老前輩,經常組織組織院內設計人員進行技術經驗交流,主動分享工作經驗,使專業技術人員的素質得到顯著提高。她常常把自身的專業知識技能以及各種寶貴的設計管理經歷,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新人,先后培養出了多名設計骨干人才以及優秀管理者。在和院里骨干人才聊天時,聽到最多的就是 ,“丹丹姐是我職場的啟蒙老師……”、“我的工作習慣、學習習慣受到她的影響很大。”而她總是謙虛地說“師傅領進門,修行靠個人,大家的成就都是靠自己的努力,我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”。千淘萬漉雖辛苦,吹盡狂沙始到金,比金子更為可貴的,應該就是這大公無私的技術傳承吧。
?
天下之事,唯新不破
? ? ? ?2016年以前的廣東EZPay院,技術人員總是專注設計本身,并沒有發現科技領域工作對公司發展的指引作用。“我們院的發展必須以科技引領,謀求變革和跨越!”在公司年會上,董事長首次提出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的目標時,不少平時躊躇滿志的技術骨干都流露出質疑。而李丹丹卻毅然接下了高新技術企業申報任務。在她看來,董事長提到的科技、創新、質量這些關鍵詞,正是她在公司30年來的堅持與信仰,是企業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內容。技術創新的道路,就是一次次從無到有的行走,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題,取得技術突破,轉化科技成果。在公司領導的大力支持下,她勇挑科技工作重擔,從深入研究政策文件、解讀高企認定管理工作指引,快速組建高企申報組、研發項目組,到嚴格按照高企的最高標準要求,系統安排,統籌兼顧,跟蹤檢查,協調推進。她從了解專利開始,組織專利挖掘培訓,激發技術人員創新意識,以“高企”申報為依托,逐漸搭建起內部創新管理體系機制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公司2017年首次被評為“國家高新技術企業”,2020年再次通過高企重新認定,連續4年獲得“科技型中小企業”稱號。如今公司已積累實用新型專利23件,外觀專利6件,在科技創新、成果轉化應用方面取得顯著成績,讓公司從傳統的市政工程設計院,邁上科技創新的新臺階。
? ? ? ?似水流年,35年前老照片里的那個花季少女——丹丹姐!現在仍是那樣堅毅、專業、創新、奉獻,事業上仿佛煥發第二春,如今返聘后依然在技術一線崗位上的丹丹姐正如蘇軾筆下所道“萬里歸來顏愈少。笑時猶帶嶺梅香。”